精品课

精品课
位置: 首页 > 精品课 > 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李春莉)

作者:Mrxsmidtrue   时间:2022-08-26   点击数:

 

一、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思索中探求真理,在体验和行动中感悟人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从而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

职务

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承担的工作

李春莉

19823

讲师

法学

负责人、主讲教师

王琳

195312

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

主讲教师

周进志

194711

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

主讲教师

徐学绥

19798

讲师

思想政治教育

主讲教师

鲁春燕

19823

讲师

教育学

主讲教师

游敏

19817

讲师

教育心理学

主讲教师

何志红

197911

讲师

思想政治教育

主讲教师

课程

团队

整体

素质

及青

年教

师培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知识结构:

 

学历

人 数

占总人数的比例

博士

1

14%

硕士研究生

4

58%

大学本科

2

28%

 

学源结构

专业

人 数

占总人数的比例

思想政治教育

4

58%

法学

1

14%

教育心理学

1

14%

教育学

1

14%

课程代码:G10011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48学时(其中实践学时12     总学分:3

适用范围:全校各专业(本科)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学习和思索中探求真理,在体验和行动中感悟人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从而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章节

基本要求

学时安排

理论

实践

绪论

了解: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

掌握: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2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理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

掌握:处理各种关系的方法,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做到和谐发展。

5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了解: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掌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实现中国梦。

5

2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

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实践者的途径。

5

2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

掌握:积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4

2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了解:道德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

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的内容;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恋爱观、婚姻观及公德意识的养成;

掌握: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锤炼高尚品格。

6

2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与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权利与义务以及二者的关系;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社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成为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9

4

合计

36

12

四、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沈壮海、王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月第8版。

2.主要参考书:

周国平著:《人生哲思录》,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6

培根、罗素等著:《人生的艺术:英美名家论人生》,刘荣跃等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4

季羡林著:《季羡林谈人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1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9 

刘建军:《信仰书简:与当代大学生谈理想信念》,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12

梁衡主编:《爱国的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

人民日报理论部:《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最新阐释》,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3 

韩震、章伟文等著:《中国的价值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6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组编:《铸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

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 简编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

茅于轼著:《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11

【美】艾里希·弗洛姆著:《爱的艺术》,李健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7

《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4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法治热点面对面》,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5.1

王人博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11

冯玉军:《法治中国:中西比较与道路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 

李林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1

秋风编:《法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1

余定宇著:《寻找法律的印记——从古埃及到美利坚》,法律出版社,2010.3

余定宇著:《寻找法律的印记——从独角神兽到“六法全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林达著:《扫起落叶好过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7

【英】洛克著:《政府论》,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2008.6

【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许明龙译,商务印书馆,2012.5

【德】鲁道夫·冯·耶林著:《为权利而斗争》,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12.11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著:《联邦党人文集》,程冯如、在汉、舒逊译,商务印书馆,2015.6

五、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本课程考核采用学生平时表现和开卷笔试相结合方式,百分制,平时考核占50%,期末考核占50%。平时考核则根据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具体表现,如考勤情况、课堂发言、讨论、辩论的表现、经典阅读、实践报告、作业完成的情况等给出成绩。

六、其它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首先,在教学目标确立上要与中央的教育精神相一致,本着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保持高起点、高要求,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高素质人才方面的特色和作用。在教学中,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上确立更为高远的目标,发挥该门课程应有的人才培育作用。

其次,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力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在教学安排上,一方面要重视讲清、讲透一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能实现其各种素质的自我提高。在这一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首先能够产生对自身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自觉性、自律性和创造性。

最后,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第一,在学时上对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做出合理的安排。第二,在课内教学时,积极为课外时间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提供基本知识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基础。第三,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培育其自我发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   课程内理论内容大纲

绪论

基本内容:

第一节  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第二节  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1、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2、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1)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

2)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基本内容: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人生与人生观: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与世界观

2、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1)正确评价人生价值(2)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辩证对待人生矛盾:(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5)树立正确的生死观(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2、反对错误人生观:(1)反对拜金主义(2)反对享乐主义(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3、成就出彩人生:(1)与历史同向(2)与祖国同行(3)与人民同在

教学重难点: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

3、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1、理想信念的内涵

1)理想的内涵与特征: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具有实践性、理想具有时代性

2)信念的内涵与特征:信念具有执著性、信念具有多样性、

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奋斗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  崇高的理想信念

1、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1)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3)具有持久生命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3、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第三节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1)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2)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3、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1)立志当高远(2)立志做大事(3)立志须躬行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意义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难点:1、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怎样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基本内容: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1)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2)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3)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4)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2、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2、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友面向世界

3、做忠诚爱国者

1)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2)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三节  让革命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1、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2、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3、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2)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夯实创新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投身创新实践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与时代要求是什么?

2、如何弘扬中国精神?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3、谈谈大学生应如何走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本内容: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2、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第二节  坚定价值观自信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第三节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1、扣好人生的扣子

2、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在生活中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基本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1、什么是道德

(1)道德的起源: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道德的本质: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功能、道德的作用

3、道德的变化发展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1、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2)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1)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2)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3)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3、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2、社会公德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加强网络道德自律、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3、职业道德

(1)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

(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

(4)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4、家庭美德

(1)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2)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3)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不能误把友情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5、个人品德

(1)个人品德及其作用: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2)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知行合一、积善成德

(3)锤炼高尚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激发正想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第四节  向上向善 知行合一

1、向道德模范学习

2、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3、引领社会风尚: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2、明白社会主义道德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3、如何让学生通过参与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1、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1)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律的历史发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2)我国宪法的地位: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4)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2、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

3、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诉讼法、非诉讼程序法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四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推动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五节  培养法治思维

1、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1)法治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法律至上、权利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

2、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1)法律权威的含义

(2)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核心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3)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3、怎样培养法治思维: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守住法律底线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法律权利的含义与特征、法律义务的含义与特征、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2、依法行使法律体系

(1)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

(2)行使法律权利的界限:权利行使的目的、权利行使的限度、权利行使的方式、权利行使的程序

3、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1)公民应履行的基本法律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

(2)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3、谈一谈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

4、理解相关的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实验内容大纲(含课内实验、实习和现场指导)

一、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开出要求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1

大学生社会理想的现状调查

4

必做

综合性

6

2

爱国主义主题演讲

2

选做

演示

12

3

人生观、人生价值标准辩论

2

必做

综合性

6

4

历史人物传记观感

2

选做

参观学习

6

5

关于我院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

4

必做

综合性

6

6

法院庭审旁听

2

选做

参观学习

12

7

法律案例分析

2

必做

设计性

6

(注:开出要求为:必做、选做;实验类型为:演示、验证、综合性、设计性等;若开出多个实验供学生自主选择时,可要求学生最少选择的实验个数和学时。)

二、实验内容

1.实验项目一:大学生社会理想的现状调查

实验目的、要求:通过校园调查,进一步认识与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并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容与意义。

实验内容:以小组(不超过6人)的形式,开展对大学生社会理想的现状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不少于2000字,并根据调查报告制作成一个10页左右的PPT,择优进行公开展示。

2.实验项目二:爱国主义主题演讲

实验目的、要求:深入理解与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对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开展思考讨论。

实验内容: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份 以“爱国主义”为题的演讲稿,不少于500字。每班选拔5名同学进行现场演讲比赛。

3.实验项目三:人生观、人生价值标准辩论

实验目的、要求:通过辩论,进一步思考“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验内容:提供若干个辩题,分小组开展辩论,并每班选拔一组同学,以某一个讨论较激烈的辩题,进行班级间的辩论会或辩论赛。

4.实验项目四:历史人物传记观感

实验目的、要求:通过指导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到图书馆查阅历史资料,认识某位历史人物,并学习其道德品质与精神品格。或者,通过指导学生对视频资料《感动中国》人物的观看,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提高道德修养。

实验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或观后感,不少于500字。

5.实验项目五:关于我院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

实验目的、要求:通过开展校园文明情况调查,了解校园文明状况,明确大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文明道德素质。

实验内容:(1)结合本章内容以小组(不超过6人)的形式,通过开展对校园文明情况进行调查的形式,形成调查报告,不少于2000字,并上交。(2)对身边不文明现象通过图片、漫画、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教育活动,每人至少上交一种材料。

6.实验项目六:法院庭审旁听

实验目的、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到当地各级人民法院进行庭审旁听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威严性与严肃性,认识与理解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法律制度。

实验内容:以小组(不超过12人)的形式,组织学生到当地各级人民法院进行庭审旁听,并提交旁听证明和记录。

7.实验项目七:法律案例分析

实验目的、要求:引导大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正确理解主要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精神,明确公民在相关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实验内容:观看近期至少两个《今日说法》等视频案例,分析原因及其启示,学习收获上交,不少于1000字。

三、考核与报告

1、基本原则与要求: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2)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3)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注重课程之间和内容方面的有机联系,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形成统一的整体。

2、考核内容与方式: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结合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关实践教学,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教师结合报告、论文、材料、展示活动等情况进行成绩评定并上报学时学分。

 

 

 

 

 

 

 

 

 

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章节

基本要求

学时安排

理论

实践

绪论

了解: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

掌握: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2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理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

掌握:处理各种关系的方法,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做到和谐发展。

5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了解: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掌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实现中国梦。

5

2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

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实践者的途径。

5

2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

掌握:积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4

2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了解:道德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

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的内容;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恋爱观、婚姻观及公德意识的养成;

掌握: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锤炼高尚品格。

6

2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与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权利与义务以及二者的关系;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社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成为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9

4

合计

36

12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注:本项目已通过结项验收(编号JPKC2016004)。因涉及部分师生的著作权和肖像权,如需本课程完整资料,请与本院联系。

 

版权所有:广东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话:0758—8387259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祈福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