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介 绍
一、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思索中探求真理,在体验和行动中感悟人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从而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教 学 团 队
课 程 团 队 结 构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专业技术
职务 |
学科专业 |
在本课程中承担的工作 |
李春莉 |
女 |
1982年3月 |
讲师 |
法学 |
负责人、主讲教师 |
王琳 |
女 |
1953年12月 |
教授 |
思想政治教育 |
主讲教师 |
周进志 |
男 |
1947年11月 |
教授 |
思想政治教育 |
主讲教师 |
徐学绥 |
女 |
1979年8月 |
讲师 |
思想政治教育 |
主讲教师 |
鲁春燕 |
女 |
1982年3月 |
讲师 |
教育学 |
主讲教师 |
游敏 |
女 |
1981年7月 |
讲师 |
教育心理学 |
主讲教师 |
何志红 |
女 |
1979年11月 |
讲师 |
思想政治教育 |
主讲教师 |
课程
团队
整体
素质
及青
年教
师培
养 |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知识结构:
学历 |
人 数 |
占总人数的比例 |
博士 |
1 |
14% |
硕士研究生 |
4 |
58% |
大学本科 |
2 |
28% |
学源结构
专业 |
人 数 |
占总人数的比例 |
思想政治教育 |
4 |
58% |
法学 |
1 |
14% |
教育心理学 |
1 |
14% |
教育学 |
1 |
14% |
|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课程代码:G10011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48学时(其中实践学时12) 总学分:3
适用范围:全校各专业(本科)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学习和思索中探求真理,在体验和行动中感悟人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从而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章节 |
基本要求 |
学时安排 |
理论 |
实践 |
绪论 |
了解: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
掌握: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
2 |
|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
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理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
掌握:处理各种关系的方法,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做到和谐发展。 |
5 |
|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
了解: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掌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实现中国梦。 |
5 |
2 |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
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
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实践者的途径。 |
5 |
2 |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
掌握:积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
4 |
2 |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
了解:道德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
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的内容;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恋爱观、婚姻观及公德意识的养成;
掌握: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锤炼高尚品格。 |
6 |
2 |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
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与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权利与义务以及二者的关系;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社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成为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
9 |
4 |
合计 |
36 |
12 |
四、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沈壮海、王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第8版。
2.主要参考书:
周国平著:《人生哲思录》,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6
培根、罗素等著:《人生的艺术:英美名家论人生》,刘荣跃等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4
季羡林著:《季羡林谈人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1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9
刘建军:《信仰书简:与当代大学生谈理想信念》,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12
梁衡主编:《爱国的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
人民日报理论部:《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最新阐释》,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3
韩震、章伟文等著:《中国的价值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6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组编:《铸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
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 简编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
茅于轼著:《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11
【美】艾里希·弗洛姆著:《爱的艺术》,李健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7
《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4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法治热点面对面》,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5.1
王人博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11
冯玉军:《法治中国:中西比较与道路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
李林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1
秋风编:《法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1
余定宇著:《寻找法律的印记——从古埃及到美利坚》,法律出版社,2010.3
余定宇著:《寻找法律的印记——从独角神兽到“六法全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林达著:《扫起落叶好过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7
【英】洛克著:《政府论》,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2008.6
【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许明龙译,商务印书馆,2012.5
【德】鲁道夫·冯·耶林著:《为权利而斗争》,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12.11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著:《联邦党人文集》,程冯如、在汉、舒逊译,商务印书馆,2015.6
五、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本课程考核采用学生平时表现和开卷笔试相结合方式,百分制,平时考核占50%,期末考核占50%。平时考核则根据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具体表现,如考勤情况、课堂发言、讨论、辩论的表现、经典阅读、实践报告、作业完成的情况等给出成绩。
六、其它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首先,在教学目标确立上要与中央的教育精神相一致,本着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保持高起点、高要求,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高素质人才方面的特色和作用。在教学中,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上确立更为高远的目标,发挥该门课程应有的人才培育作用。
其次,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力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在教学安排上,一方面要重视讲清、讲透一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能实现其各种素质的自我提高。在这一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首先能够产生对自身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自觉性、自律性和创造性。
最后,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第一,在学时上对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做出合理的安排。第二,在课内教学时,积极为课外时间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提供基本知识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基础。第三,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培育其自我发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 课程内理论内容大纲
绪论
基本内容:
第一节 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第二节 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1、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2、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1)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
(2)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基本内容: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人生与人生观: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与世界观
2、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1)正确评价人生价值(2)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辩证对待人生矛盾:(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5)树立正确的生死观(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2、反对错误人生观:(1)反对拜金主义(2)反对享乐主义(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3、成就出彩人生:(1)与历史同向(2)与祖国同行(3)与人民同在
教学重难点: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
3、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1、理想信念的内涵
(1)理想的内涵与特征: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具有实践性、理想具有时代性
(2)信念的内涵与特征:信念具有执著性、信念具有多样性、
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奋斗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 崇高的理想信念
1、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1)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3)具有持久生命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3、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第三节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1)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2)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3、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1)立志当高远(2)立志做大事(3)立志须躬行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意义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难点:1、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怎样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基本内容: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1)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2)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3)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4)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2、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2、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友面向世界
3、做忠诚爱国者
(1)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2)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三节 让革命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1、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2、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3、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2)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夯实创新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投身创新实践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与时代要求是什么?
2、如何弘扬中国精神?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3、谈谈大学生应如何走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本内容: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2、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第二节 坚定价值观自信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第三节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1、扣好人生的扣子
2、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在生活中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基本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1、什么是道德
(1)道德的起源: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道德的本质: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功能、道德的作用
3、道德的变化发展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1、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2)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1)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2)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3)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3、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2、社会公德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加强网络道德自律、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3、职业道德
(1)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
(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
(4)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4、家庭美德
(1)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2)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3)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不能误把友情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5、个人品德
(1)个人品德及其作用: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2)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知行合一、积善成德
(3)锤炼高尚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激发正想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第四节 向上向善 知行合一
1、向道德模范学习
2、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3、引领社会风尚: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2、明白社会主义道德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3、如何让学生通过参与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1、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1)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律的历史发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2)我国宪法的地位: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4)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2、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
3、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诉讼法、非诉讼程序法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四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推动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五节 培养法治思维
1、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1)法治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法律至上、权利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
2、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1)法律权威的含义
(2)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核心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3)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3、怎样培养法治思维: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守住法律底线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法律权利的含义与特征、法律义务的含义与特征、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2、依法行使法律体系
(1)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
(2)行使法律权利的界限:权利行使的目的、权利行使的限度、权利行使的方式、权利行使的程序
3、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1)公民应履行的基本法律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
(2)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3、谈一谈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
4、理解相关的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实验内容大纲(含课内实验、实习和现场指导)
一、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实验学时 |
开出要求 |
实验类型 |
每组人数 |
1 |
大学生社会理想的现状调查 |
4 |
必做 |
综合性 |
6 |
2 |
爱国主义主题演讲 |
2 |
选做 |
演示 |
12 |
3 |
人生观、人生价值标准辩论 |
2 |
必做 |
综合性 |
6 |
4 |
历史人物传记观感 |
2 |
选做 |
参观学习 |
6 |
5 |
关于我院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 |
4 |
必做 |
综合性 |
6 |
6 |
法院庭审旁听 |
2 |
选做 |
参观学习 |
12 |
7 |
法律案例分析 |
2 |
必做 |
设计性 |
6 |
(注:开出要求为:必做、选做;实验类型为:演示、验证、综合性、设计性等;若开出多个实验供学生自主选择时,可要求学生最少选择的实验个数和学时。)
二、实验内容
1.实验项目一:大学生社会理想的现状调查
实验目的、要求:通过校园调查,进一步认识与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并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容与意义。
实验内容:以小组(不超过6人)的形式,开展对大学生社会理想的现状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不少于2000字,并根据调查报告制作成一个10页左右的PPT,择优进行公开展示。
2.实验项目二:爱国主义主题演讲
实验目的、要求:深入理解与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对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开展思考讨论。
实验内容: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份 以“爱国主义”为题的演讲稿,不少于500字。每班选拔5名同学进行现场演讲比赛。
3.实验项目三:人生观、人生价值标准辩论
实验目的、要求:通过辩论,进一步思考“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验内容:提供若干个辩题,分小组开展辩论,并每班选拔一组同学,以某一个讨论较激烈的辩题,进行班级间的辩论会或辩论赛。
4.实验项目四:历史人物传记观感
实验目的、要求:通过指导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到图书馆查阅历史资料,认识某位历史人物,并学习其道德品质与精神品格。或者,通过指导学生对视频资料《感动中国》人物的观看,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提高道德修养。
实验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或观后感,不少于500字。
5.实验项目五:关于我院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
实验目的、要求:通过开展校园文明情况调查,了解校园文明状况,明确大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文明道德素质。
实验内容:(1)结合本章内容以小组(不超过6人)的形式,通过开展对校园文明情况进行调查的形式,形成调查报告,不少于2000字,并上交。(2)对身边不文明现象通过图片、漫画、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教育活动,每人至少上交一种材料。
6.实验项目六:法院庭审旁听
实验目的、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到当地各级人民法院进行庭审旁听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威严性与严肃性,认识与理解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法律制度。
实验内容:以小组(不超过12人)的形式,组织学生到当地各级人民法院进行庭审旁听,并提交旁听证明和记录。
7.实验项目七:法律案例分析
实验目的、要求:引导大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正确理解主要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精神,明确公民在相关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实验内容:观看近期至少两个《今日说法》等视频案例,分析原因及其启示,学习收获上交,不少于1000字。
三、考核与报告
1、基本原则与要求:(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2)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3)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注重课程之间和内容方面的有机联系,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形成统一的整体。
2、考核内容与方式: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结合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关实践教学,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教师结合报告、论文、材料、展示活动等情况进行成绩评定并上报学时学分。
授 课 计 划
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章节 |
基本要求 |
学时安排 |
理论 |
实践 |
绪论 |
了解: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
掌握: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
2 |
|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
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理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
掌握:处理各种关系的方法,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做到和谐发展。 |
5 |
|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
了解: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掌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实现中国梦。 |
5 |
2 |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
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
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实践者的途径。 |
5 |
2 |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
掌握:积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
4 |
2 |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
了解:道德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
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的内容;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恋爱观、婚姻观及公德意识的养成;
掌握: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锤炼高尚品格。 |
6 |
2 |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
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与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权利与义务以及二者的关系;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社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成为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
9 |
4 |
合计 |
36 |
12 |
课 程 教 案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注:本项目已通过结项验收(编号JPKC2016004)。因涉及部分师生的著作权和肖像权,如需本课程完整资料,请与本院联系。